发布时间:
2025-06-20 04:39:13
世博后擎起可持续发展大旗◆◆★■★◆,发布一系列上海造的国际公共产品。2010年世博会落幕日,我作为嘉宾在央视现场直播中接受访谈表示■★■:上海举办世博会提出的六个字的意愿,其中“成功”“精彩“已经实现,“难忘◆◆■■◆”等待实现。现在15年过去了,我说上海世博会令人难忘的重要表现★■■■◆,除了世博会以来上海本身以★■★“一江一河”为抓手进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城市更新,就是世博会之后上海以世界城市日为抓手,创造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化的国际公共产品,包括上海手册(全称: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上海指数(全称: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上海奖(全称: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等。
对世界,它不仅让上海世博会成为检阅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成就的里程碑■■★,更赋予上海全球城市承担起重要的历史使命成为这一全球议程的持续推动者与思想策源地■◆◆。
其中最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一是《上海手册》,由联合国、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编纂的《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在世博会后诞生。2018年起■★,《上海手册》成为常规项目开始每年更新◆◆◆★。我们的研究团队作为主要编撰人员,承担了其中环境方面的案例研究,并对手册的编写框架提出了建议。该手册基于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做法,持续收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案例和创新智慧★■★◆,已经成为联合国人居署推广的重要工具。2023-2024年我担任新加坡宜居中心的国际专家,他们就对新加坡有关案例能否进入上海手册表示兴趣★■■★★■。
申博以“城市”破题,最后升华到城市可持续发展。2002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很大程度上在于提出了前瞻性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跳出产品展览的框架,以“城市”作为主题,反映全球城市化浪潮的脉动。上海在申博陈述中强调:上海渴望“探讨新世纪的都市生活形态★◆”,为人类未来寻求“更佳解决方案■◆★■★”。但拿到世博举办权只是第一步,如何演绎主题和表达主题才是线年我曾接受市政府的世博主题研究课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人类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解读“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研究成果后续在国际展览局刊物上发表。2005年在哈佛访学期间的某个深夜★★★◆★★,我接到上海世博局来电和邀约,需针对国际展览局提出的命题◆★★■◆“如何让城市主题具有可操作性与可展示性”完成主题演绎深化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我建议主题要与联合国倡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并进行细化,为园区规划、展馆展示★◆◆★◆◆、论坛议题等提供实务指导。同年,我应邀在名古屋世博论坛作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发言。12月,上海精心编制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在国际展览局成员国代表大会上一次性通过。至此,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较好地落实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观念之上。上海世博会最早的倡导者◆★◆、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第一任市长汪道涵说过“世博会是战略性的,要管五十年”。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展望城市发展的过去与未来,为上海通过举办世博会在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有所作为提供了舞台和切入点★★◆◆。
对上海◆■■■◆,它促进发展观念的变革,推动上海城市发展从最初的城市空间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优化更新。
三是世博论坛成为可持续发展思想交流和创意碰撞的“孵化器★★◆”■★◆◆★。世博期间我花时间最多的是参加论坛研讨★◆,例如与研究从摇篮到摇篮的德国学者Micheal同台交流循环经济■◆◆■,与提出可持续性转型B模式的美国学者Brown同台交流中国发展C模式。世博会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接受世博局的咨询研究课题,建议闭幕日的高峰论坛主题讨论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参加《上海宣言》起草方案研讨,我建议将世博会闭幕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很高兴这个建议最后纳入了最后上会的文稿。2010年12月我有幸作为两个学者之一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趋势新理念,解读了可持续发展倡导的创新、共享、绿色、治理等观念。
◆◆“现在15年过去了,上海世博会令人难忘的重要表现,除了世博会以来上海本身以“一江一河”为抓手进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城市更新,就是世博会之后上海以世界城市日为抓手,创造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化的国际公共产品◆★,包括上海手册◆■◆★◆、上海指数、上海奖等◆◆★。■◆★★■”
现任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主要研究可持续性科学★◆■■◆、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城市发展与管理◆■■◆、ESG与可持续性商业等。2010年12月2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理念新趋势。2016年1月获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循环经济领导力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解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核心密码■◆★■★★,贯穿于申博■◆■、办博及世博后的完整链条,我认为具有两方面的范式变革意义★◆◆★: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将“城市”确立为世博会主题◆■◆★,其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功,正源于以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内核■■■,阐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样的解读不但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检阅和展示,也使上海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推进者。上海世博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在“申博◆★、办博、世博后”三个阶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的。
一是世博园区成为可持续性实践和技术的“实景秀”,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到集成江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上海办博最大程度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世博交通运行投入1000辆纯电动车★■■★,从那时以来16年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电动化的先锋城市,目前电动化率达到了96■■◆■◆.3%。
二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间★★◆■◆◆”。这一具有首创意义的世博展区遴选出15个实物展示案例和34个展馆展示案例,如德国汉堡“被动房”■◆■■、西班牙马德里“竹屋”、英国伦敦“零碳馆”、中国澳门百年老当铺“德成按”修复利用等案例,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地用可持续发展破解城市病的最佳创新实践。
二是“上海指数★★◆■★◆”。★★★“上海指数”是上海市政府、中国住建部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的研究成果,目的是将联合国SDGs目标转化为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的指标,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主题★◆■■■◆。我们有幸承担了“上海指数”的前期研究工作■◆,把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以人为本结合起来★★◆,建议“上海指数”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衡量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治理五个方面◆◆■■,全面协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2021年以来“上海指数”研究成果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办博解码主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上海世博会从5月1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在三个方面高浓度地弘扬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